书籍设计对编辑设计的启示 【摘要】编辑设计概念的提出打破了装帧概念的时代局限性。日本书籍设计实验《我是猫》引发了有关书籍信息分解重组、符号提取、书籍语言与书籍的信息、风格、形态间的内在关联讨论。文章提出信息分解是思维在多维度的拓展、信息重组是信息取舍之间的博弈、符号提取是风格形成的关键、书籍语言传递着设计者的审美趣味等观点,旨在提升“以人为本”认知维度下的编辑设计能力,推动当代书籍语言表达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关键词】编辑设计 ;信息; 符号 ;书籍语言 ;创新 《说文》序云:”书者,著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传统阅读中,书是文本传播的媒介,是文化符号依附的物质载体。中国出版界长期以来把书籍设计视作封面设计的代名词,做书似乎就是为书做个“嫁衣”,缺少对书籍整体设计的思考和实践。这种观念导致大批优秀设计师为海量的设计和滞后的装帧观念所累,渐渐失去创新动力。浮躁的出版心态致使不少优秀文本流于平凡,甚至出现一些出版物面世便滞销,迅速沦为废品的现象。与此同时,一批有良知的出版人和先锋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的重要性,设计了一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优秀出版物,他们的实践工作使这一行业有了更多共识:书不仅要有一件美丽的“嫁衣”,还要有书籍设计整体概念的倾注。一本好书,应呈现出图文层次分明、空间布局巧妙、文本编辑合理、材质印质精良、阅读舒朗愉悦的视觉效果,尤其是编辑设计思路与文本结构的出人意表。而编辑设计恰是对书籍整体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立体的思维,它不仅规划一本书籍的形态,且思考如何将空间、时间的概念注入书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编辑设计,指将信息进行有序组织的逻辑思维过程,是掌控信息在阅读空间中的流动轨迹,做到既准确还原文本,又提升文本阅读品质的设计过程。吕敬人曾将书籍设计分为三个层次:装帧设计,编排设计,编辑设计。“装帧设计,指封面、选材、印制工艺阶段,主要功能是保护和宣传书籍;编排设计,指图文元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设计驾驭;编辑设计是将已有的东西以视觉传达的角度进行重新编排的作业,并注入一种秩序的存在,同时添加上设计者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完成逻辑思维和视觉审美相结合的理性创作活动。”[1]根据书籍设计程序,编辑设计应是首先着手的工作,其次才是装帧设计和编排设计。因为编辑设计要求编辑深化分析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逻辑分辨,并进一步组织一个整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