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路径初探 一、引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情感表达的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纳审美教育方式,就是将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美育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音乐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培育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彝族少数民族地区,诸如彝族村落,受到当地教育环境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彝族乡村教学更为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生难以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育,就要注重美育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根据 2024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小学教育中,要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就要将审美理念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但是,目前的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不同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彝族地区乡村音乐教育没有与本民族相融合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是建立在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选择经典歌曲而没有从特定的民族背景出发选择教育题材。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脱离了时代背景,很难令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难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彝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对本地区的音乐资源加以开发,导致音乐教学的内容缺少民族性,由此而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更不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二)重视音乐技能教育而忽视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育 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音乐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彝族乡村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更为形式化和技能化,以音乐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没有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且忽视了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育。小学生的知识面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自觉地根据老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加以延展,导致音乐知识被动接受,音乐技能被动学习,由此而难以培育小学生的音乐解读能力。 三、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路径 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主体对于音乐要细心揣摩,将音乐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融合,才能够领悟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彝族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要将审美教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同时注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引导小学生透过乡情而提升音乐情感,对于音乐加以真正领悟。 (一)选择音乐教学内容要注重当地民族文化 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