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卓越全科老师专业素养讨论 乡村老师既肩负着提高乡村人口素养、振兴乡村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教育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忠实坚守者。随着一系列相关教育政策的出台,乡村老师队伍建设、专业素养进展再度成为教育学者讨论的重点与热点主题。乡村老师队伍是我国师资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于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进展与改革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乡村老师职业吸引力不强、青年老师与骨干老师流失严重、优质师资补充渠道不畅、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知识结构与职业素养不高、专业化进展水平滞后等现实状况依旧突出。基于此,培育乡村小学卓越型全科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以上问题。本讨论主要探讨乡村小学卓越全科老师专业素养内涵特征、专业素养构成体系和培育路径。 一、乡村小学卓越全科老师专业素养内涵 专业素养主要是指从事某一专业性的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综合品质,体现了该专业活动内在的法律规范和要求,主要包含专业的理念、道德、知识和能力[1]等方面。因此,老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被看作是“老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老师具有优良的现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老师教育所获得的”。[2]从目前世界教育改革的进展趋势来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目前教育领域的时代最强音。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老师同时应具备关键能力与核心专业素养。老师专业素养是老师在先天条件基础上,经历养育、教育和实践等各种后天途径逐步养成,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的素养和修养,是老师从事符合时代进展的职业活动所需心理品质的总和。[3]乡村老师专业素养指乡村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适合乡村教育特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的集合,是老师胜任乡村基层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条件。它是老师经过职前系统的师范教育培育,并在长期的乡村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进展形成的具有专业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综合素养。[4]乡村小学卓越全科老师专业素养,是指小学全科老师从事乡村教育教学所具备的综合的知识结构、娴熟的教育能力、深厚的教育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康心理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集合体,是乡村小学卓越全科老师坚定教育理想信念、扎根乡村、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总的来讲,乡村小学卓越全科老师专业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性、阶段性、全方位的职前教育结果,同时职后并在长期的乡村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教学经验,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