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治理结构不清楚、不合理;老板肆意践踏流程;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善于授权分权;……把企业完全看成自己的,随意发火滥骂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企业老板和很多民营企 业的现状,但他们却是中国企业管理必须讨论的对象 ]我们常常会听到职业经理人不适应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抱怨老板素养低,不懂管理,不授权;我们也常常听到老板责备职业经理人不了解企业实际,不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中国,似乎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很难找到最理想的结合点,或者对于某些企业来说,似乎这种结合点原来就不存在。本文笔者从人性的根本出发,结合企业运营管理,与您一起探讨一些典型老板的特点,也许更有助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进展。案例一:A 是国内最知名的四大乳业公司下辖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从最初摆地摊创业开始,到现在身家几个亿,走过了非常艰苦的 20 年。跟随他多年的老员工都清楚地记得他摆地摊火爆时的场景,最火的那几年,每天白天他和夫人一起做生意,晚上则和夫人一起整理那些一分分、一毛毛的零钞,光整理这些零钞每天晚上都要整理到凌晨两三点。后来生意做大了,有了一定的积蓄以后,自己开了公司,现在老婆孩子都去了加拿大,自己则还是每天挂着胰岛素的自动注射器(治疗糖尿病),奔波在工厂和市场之间。对于 A 董这种快销品出身、一分钱一分钱打拼经历的创业者来说,长时间形成的创业情结,和闲不住的激情已经深深地融入他的工作和血脉之中。A 董会在每月月底,一张张地认真审查业务员准备报销的所有车票、的士票等票据,也许对他来说,审查票据本身也是一种欢乐和成就感,可是对员工来说,这似乎已经很明确地表明了,老板对其缺乏信任。点评:类似 A 董这样的老板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转换自身的角色,从过去的小生意人意识中走出来,学会控制流程的最关键环节,而不是琐事的每一个细节。案例二:B 是山东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创业 15 年,在山东潍坊的一个非常不知名的小县城,一直把企业做到了资产过亿元,应该说在当地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回想创业之路,B 董说到动情处,总是眼眶湿润,最艰苦的时候,他都已经装好了上吊的麻绳。现在公司成为了行业里面的第二名,虽然行业市场容量并不大,但创业板上市的前景再一次激活了他二次创业的冲动。借助当地政府的支持,他快速地进行战略扩张。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快速扩张最显性的土地、设备、资产增多了,但是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