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互动分析 一、老师通过自身教学行为,引发学生自觉 “动”教育不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受教育情况的反馈过程。在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双向关系中,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行为质量,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动”,这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措施。一是以价值引“动”。学生只有明白了课程内容对其人生进展的价值和意义,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会把学习课程内容看成是追求成功的需要,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课内容的真理性、科学性、价值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德育课中自觉“动”起来。二是以思引“动”。中职德育课的内容是以理论的形式存在的,知识性、理论性是其重要特征。在课堂上要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老师就要用知识、理论的魅力打动学生;要迎合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并根据反馈的学生思想状况来随时调整授课思路。事实上,逻辑严谨、条理清楚,是中职德育课引人入胜的重要条件。假如老师的授课逻辑不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生就没有兴趣听课,当然就“动”不起来。三是以形引“动”。人们的思维过程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坚持直观与抽象相统一的原则,做到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相统一。假如仅仅靠老师语言讲授和板书等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上课时就容易走神,且难以“动”起来。所以,老师应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用鲜活、典型的事例和生动的形象来展现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动”起来。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因为直观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四是以情引“动”。以情动人同样适用于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老师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必定感染学生。老师内心情感的传达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进行。老师的语言是其表达思想、传授知识、感染学生的基本工具。老师的口头语言不但要具有准确性、逻辑性,而且要抑扬顿挫、丰富生动;老师的肢体语言表达,即表情、眼神、动作、姿态等,在传递信息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在课堂上语言乏味、表情僵便、情绪低落的老师怎能引“动”学生呢?老师在课堂上能多大程度地引“动”学生,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