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防断流对策管理论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生态持续恶化,黄河断流频频发生。近年来,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的基本特性并没有改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黄河防断流形势异常严峻,任重道远。不但在非汛期有断流的可能,而且在汛期也有断流的危险,不仅黄河下游存在断流的问题,而且有向黄河上游,甚至中游蔓延扩展之势,断流的危险埋伏于每个河段。防断流已成为全年、全流域性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近年断流趋势 2001 年 7 月,正值大汛期,黄河头道拐、吴堡、龙门、潼关等水文站的月径流量均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头道拐断面径流量比多年均值偏少 92%,而吴堡、龙门、潼关更是先后出现历史最小流量。从 7 月上旬开始,龙门水文站流量一直维持在 30 至40 立方米每秒,最为惊心动魄的是,黄河干流的潼关水文站在 7 月22 日 8 时竟然只剩下了 0.95 立方米每秒的微弱流量。黄河中游干流在大汛之中首次出现临近断流的危局。 2024 年 6 月中旬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降水偏少,主要来水区来水比多年均值偏少 4 成,宁、蒙、晋、陕等地旱情进展迅速,用水需求增加,供需缺口加大,黄河头道拐断面流量自 2024 年 6 月10 以来,一直维持在 70 立方米每秒左右,7 月 1 日 15 时降至 15 立方米每秒,潼关断面流量 6 月 16 日 8 时降至 130 立方米每秒,17日瞬时最小流量仅为 67 立方米每秒,6 月 20 日 20 时降至 39 立方米每秒,情势非常危机。 今年 4 月份以来,上中游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少四成,而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335 万亩,用水需求较往年增长较多。自 4 月下旬以来,龙羊峡、刘家峡水库为上中游沿黄省(区)补水 12 亿立方米。但上中游巴彦高勒、府谷、吴堡等断面近期仍相继出现了 82、64.8 和 94 立方米每秒的小流量过程,尤其是府谷断面在 5 月 3 日至 6 日期间,平均流量仅 70 立方米每秒左右。 2、断流趋势加剧的原因 2.1 气候异常,降雨量减少 深处内陆的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总量小,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分析,黄河水资源的主要产流区兰州以上地区,70 年代的平均降水量为 491mm,比 1920-1988 年多年平均值488mm 高 0.6%;80 年代的平均降水量为 458mm,比多年平均值低 6%。中游地区 70 年代的年降水量平均值比 1951-1989 年低2%,80 年代低 5%。90 年代以来,黄河龙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