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传统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摘要:《弟子规》作为蒙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儒家人际交往伦理思想,对其传统礼仪教育思想对现代价值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思考,有助于促进我们保存传统文化,完善礼仪教育,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现代价值;传统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当下,由于受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的影响,重塑我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迫在眉睫。清代蒙学教材《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是儒家思想的入门典范,近年来出现了各类学校热推《弟子规》的现象。本文以“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为原则,旨在通过古今对比思考,分析《弟子规》的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礼仪教育的价值。 一、《弟子规》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弟子规》源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讲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根据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全文 360 句,共 1080字,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1.家庭礼仪教育。“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在阐述入则孝的 56 个句子中,主要是讲对待父母应有的礼仪法律规范,主要谈到有四个方面:(1)听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呼,应勿缓”句是讲父母招呼子女、有事情吩咐子女做的时候,子女要言语和行动上不拖延。父母在教导子女的时候,子女要尊敬的倾听,接受父母的责备与批判。(2)体贴照顾父母。“亲所好,力为具”句是说子女要了解父母的爱好,体贴父母的想法,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修炼好自己的品行,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3)常常与父母沟通。“亲有过,谏使更”句是讲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在父母犯错时,子女要耐心与之沟通沟通,注重方式。(4)思念父母。“丧三年,常悲咽”是说父母去世后,子女应尽丧礼。而对于当今社会父母去世后子女在家守孝三年很难做到,但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感情不能淡化,要常常感念父母的恩情。 2.个人礼仪教育。个人礼仪主要是有关个人谈吐、举止、服饰等外在礼仪。在《弟子规》中详细规定了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的礼仪法律规范。(1)语言方面的要求。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要讲得太快太急、模糊不清。(2)仪表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服装仪容应当整齐清洁,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3)仪态方面的要求。年少的时候,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了酒,就会丑态百出。(4)个人服饰的要求。在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