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浅谈如何利用学校教育阵地渗透国学精髓天通苑小学 海荣 艳军主题词:学校教育 渗透 国学精髓文章摘要:在今日的中小学生当中,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如何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修养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利用学校教育这个阵地,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经典教育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去感染和熏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与养成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利用老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理念教育。三、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观念教育。四、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正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缺乏社会责任感,违反道德理念,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层出不穷。在今日的中小学生当中,也不乏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因此,在物欲横飞的今日,如何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修养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利用学校教育这个阵地,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经典教育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去感染和熏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与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利用老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育出来。因此,注重熏感染,潜移默化。人格教育才是教育领域的根本问题,作为老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这样,才能培育出祖国需要的,全面进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老师虽然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权力,但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并非权力因素,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在班级中提倡国学经典诵读并将此运用于班级的德育教育中。学高为师,德高为。培育学生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孝文化人生素养。知书达礼。待人接物,现代礼仪文明培育。修心养性、完善人格、和谐社会。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理念教育。课堂是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主阵地,特别是语文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1、在课前诵读中进行渗透 每天利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