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走路上学》读后感《走路上学》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肯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须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走路上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路上学》读后感 1 你尝试过用什么方式去上学?坐车,还是走路?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天都是“飞”着去上学,所谓“飞”就是溜索,这些孩子,就是出自于《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是彭臣、崔雨竹所写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解并描述了生活在怒江边的一户人家,七岁的瓦娃看到姐姐娜香每天溜索过江上学,也偷偷溜索到向往的学校,引起了妈妈的大怒。娜香把唯一的红雨鞋送给弟弟,想把弟弟留在家里,但不忍心的瓦娃又把红雨鞋还给了姐姐。聂老师为瓦娃买了一双新鞋,娜香赶回家给弟弟送鞋时却因鞋子掉入湍急的江中,失手坠江。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姐姐为了抓住弟弟的新鞋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姐弟之情。从那以后,瓦娃就没说过一句话。后来,聂老师专心引导瓦娃,瓦娃又变回了原来英勇乐观的孩子。当家乡第一座桥建成,瓦娃好像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实现了走路上学的梦。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好华蜜啊!因为怒江边的孩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而我们都是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上学。我想:假如有一条溜索在我们面前,我们确定有许多同学不敢溜过去,他们却为了能上学,再苦再难也要滑过去;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却一年四季都只能拖鞋穿着,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中多数人都被父母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他们从小就起先干农活、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去做。我们应当好好反省自己,学习怒江边的孩子们那种坚毅、独立、英勇乐观向上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我不但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且觉得我们要珍惜眼前华蜜的生活,因为这是多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学习,每天向上。《走路上学》读后感 2 今日,我看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真的让我很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瓦娃,一个 7 岁的傈傈族的孩子,看到姐姐娜香每天能出和小伙伴们一起溜索过江读书特别艳羡。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但爸爸总是没时间回来,所以瓦娃只好背着妈妈偷偷溜锁去学校看小伙伴们读书,后来被妈妈发觉了,妈妈很生气,因为那样很危险,所以妈妈就把绳索藏了起来。后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