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一

2024《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一_第1页
2024《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一_第2页
2024《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一_第3页
2024《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一2024《我和我的祖国》 征文一 篇一 我的家乡在龙泉山脉深处的梨花沟。那里群山萦绕、山青水秀,是许多游人向往的乡村旅游胜地。三条清亮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委会门前汇合,逶迤流向北河。这里衍生出了一个漂亮而形象的地名:三岔河。位于河中央的桥,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庄茁壮成长的历史,也成为了我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河上是没有桥的。夏天还好,冬天寒冷刺骨,只能脱掉鞋子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支书便安排几位知青想办法。知青们抬来几块笨重的方石,每隔两步距离,铺在水中。人们像踩高跷般地跳跃过河。那姿势看上去优美但也有点“悬”,一不小心没跳过,跌落水里就成了“落汤鸡”。后来,知青们又到山上去砍了棵大柏树,锯成厚厦的木板,铺在桥墩上做桥面。这样就做成一座简单的木桥。大家都惦记知青们的好,就叫这桥为“知青桥”。 在清晨的霞光中,人们挑着担子从桥上去赶集。夕阳西下,人们收获一天的劳累从桥上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过了不久,人们又在桥上送别了最后一批知青! 夏季,每遇到大雨山洪暴发时,住在河边的肖老二有一个雷也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得来抽桥板。记得有一次,他外出去了,桥板全都被冲到了下游的石板河大队。洪水无情人有情,好在石板河大队支书亲自赶着牛车,一块不少地送了回来,人们才又迅速铺好了桥。 暴涨的山洪让河对岸的学生过不了河,村小只能临时停课。我的好伙伴小文子仗着水性好,想强行过河,结果被冲到了下游,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人们希望着要是有一座风雨无阻的桥该有多好呀! 1988 年,这座木桥终于完成她的使命。记得那年的洪水特别大,木板被冲得无影无踪,桥墩毁于一旦,就连河边的庄稼也都被肆虐的洪水冲击了不少。人们痛定思痛,决定向上级申请资金,在原址重新建桥。可乡里没有钱,支书开动脑筋,到处想办法,在县水利局争取到一个建石河堰的工程。这样既能解决交通,又能蓄水。对于我们这个两千人的旱山村而言,这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大喜事。 说干就干,为了节约成本,严管工程质量,支书吃住都在施工场地。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终于让石堰桥竣工了。为了多蓄水,桥身只留有两个桥孔。尽管造型显得粗糙,像只大乌龟趴在那里,但是大家依旧非常兴奋。大桥竣工那天,村文书还激动地在桥头上用石子嵌了“三岔河大桥”几个大字。 这两用桥建成后,成为了大家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卢老二还在桥头开起了代销店,村民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旅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文化,成就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