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玉门指挥部管段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线路经过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严寒漫长,昼夜温差达 15-21℃,大风沙尘天气频繁,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管段内桥涵混凝土施工质量,并结合本项目已完成混凝土施工情况,明确混凝土施工工艺、养护措施、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以用于本年度混凝土质量控制,确保桥梁工程达标创优的目的。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性能(搅拌及运输)→混凝土模板→混凝土浇注及振捣→混凝土养护→混凝土防裂专项控制㈠、混凝土原材料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按 100 年使用年限对耐久性进行控制检验。原材料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时速 350 公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技术质量要求并由专人采购、专人管理,采购人员与施工人员对各种原材料有交接记录,做到可追溯性。入场前严格按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进场,进场后复检。堆放地点设明确标识,标识出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严防误用。粗骨料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存放地地面全部硬化处理并有斜坡防止积水。粉状料采纳散料仓分别储存。其中外加剂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尤其关键,应严加控制,详细见高性能混凝土作业指导书。㈡、混凝土性能控制1、混凝土的配料和拌制混凝土拌和物配料应采纳自动计量装置,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量;禁止拌和物出机后加水。混凝土在拌和时,应按选定的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土实际需要的各种材料量。减水剂可采纳粉剂或溶剂型,采纳粉剂型时宜在施工前 14~18 小时预先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粉剂在溶液中要求全部溶解均匀,不得有沉淀或结块。为充分发挥减水剂的作用,在拌和时其溶液宜用后添法。当采纳溶剂型减水剂时,其含水量应计入拌和总用水量。混凝土拌合物中不得掺用加气剂和各种氯盐。⑴、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根据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这是控制混凝土的关键。⑵、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的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⑶、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