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本次期末测试卷分为选择题、连线题、推断题、简答题四部分,试卷分值分配合理。试题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覆盖面广,改变了以往单纯对概念的考察,注意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题目较灵活,难度适中,能够较全面考察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同时试卷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现象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的检测,题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题为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试题考察的知识点范围广,从不同方面对本学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学生得分普遍在 26—38 分,最高得分为 44 分,最低得分只有 6 分.失分较多的在第 1、4、10、13、22、23 题。第 1 题考察学生对生物的最基本特征的理解,做错的同学大多选 A、能呼吸,没有理解新陈代谢的涵义。第 4 题考察的是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的知识点,做错的同学大多选择 A、光,没有理解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是造成桃花晚开的原因。第 10 题与生活相联系紧密,题目出得很灵活,从侧面考察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的理解,做错的学生大多选择 C,这一题假如从正面提问,学生大多不会出错,说明平常练习不多,学生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第 13 题考察显微镜使用的知识,做错的同学没有看清题目要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第 22 题考察的是植物的根的作用的知识,做错的同学大多选择 B、马铃薯,没有分清植物的变态根和变态茎。第 23 题考察的是植物的茎对有机物的运输知识,做错的同学大多选择 B 或 C,将导管和筛管的作用弄反了。第二题为连线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第 1 小题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第 2 小题考察学生对生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学生失分不多,普遍得分在 6 分,很多学生得满分。第三题为推断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学生普遍得分在 6-7 分,满分较多。失分较多在第 4、8 小题.第 4 小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失分,假如在题目稍做改动:“绿色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学生则较易推断。第 8 小题考察的是木本植物茎的生长的知识,失分的原因是没有理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第四题为简答题,共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34 分。本题学生失分最多,普遍得分在 16-26 分,最高得分为 32 分,最低得分只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