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1页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2页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3页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摘 要:《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法律规范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从而反映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君子”观。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观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这部儒家的经典以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孔门师徒对于社会各个现象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构成了统领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行为法律规范,也成为中国文人世世代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纲领.在《论语》中多次论及了“君子”,并从各个角度加以阐明,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养性,可以说对“君子”这个概念做到了全方位的诠释。然而君子一词进展到今日仅仅保留了它最初含义的一部分.下面就以《论语》文本为中心,以“君子”一词为切入点, 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孔子对“君子”的界定等方面来探析孔子思想体系中至为重要的“君子”观的来阐述孔子的“君子”观.在《论语》20 篇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 次,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到末篇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可谓是首尾呼应,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不断深化的君子修养体系。“君子”一词虽非孔子首创,但《论语》中的“君子”是孔子对周代贵族所崇尚的君子人格的重新阐释和再次规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品质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一、“君子”的修进之道在《论语·先进》篇,子曰:“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被后世誉为孔氏四门,孔子认为君子应尽可能地修身砺己,在这四科中求得精进.二、“君子”的特质对于君子之道,孔子在《论语》中屡有提及.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这是对君子人格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界定.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孔子在评论子产时说他有四种德行:“行为态度谦逊、庄重;侍奉君长严肃、尊敬;抚养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适当。”曾子言曰:“君子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进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君子注重容貌,端正态度,注意谈吐。(《泰伯》)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Y shop+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