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的:1。熟悉理解作品,能用连贯的语言,富有制造性的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语气和表情。2.能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在语言、动作、情节表演上有所增添变动,进行制造性的表演。3。能根据故事情节,学会利用各种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表演道具、布置表演场景。4.懂得与同伴协商、配合、合作进行表演游戏,能分类、整理收拾表演游戏材料.第一次活动准备:青蛙、蝌蚪、鸭、鱼等角色的服饰或头饰;事先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复述故事。指导要点:1.出示打乱的图片,老师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提问:“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它们还遇到了谁?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找到她了吗?”“小蝌蚪后来怎么样?”(帮助幼儿依次回忆角色的出场顺序,并进一步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2.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头饰分成大组以图片提示表演。要求:(1)、记住自己角色的对话,在别人表演的时候能够仔细倾听.(2)、鼓舞较胆小的幼儿大方地表现。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进行对话练习。“小蝌蚪的声音是怎样的?”“大鱼呢?”“乌龟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青蛙妈妈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你们在表演的时候,带上表情和动作好吗?”4。幼儿带上头饰分大组表演,要求幼儿跟住自己的同伴,能大方有表情地练习对话。5。幼儿交换角色继续表演。6。延伸.“在表演的时候,这些小动物还可以怎么装扮更像呢?”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准备这些表演的道具。活动反思:在班级区域之一的“童话地带”里早就投放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书,并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行欣赏、阅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对故事中几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蝌蚪们几次找错妈妈捧腹不已,并由能力强的小朋友带头进行动作模仿,不久也有几个孩子加入了模仿的行列,但是他们的表演多是无目的性、即兴性质的。为了让孩子的表演活动更有逻辑性和现实意义,我依据孩子的“兴趣点”预设表演的主题。第二次活动准备:增加多色塑料袋、黑色的垃圾袋、纸盒、白板纸等半成品供幼儿制作表演道具。指导要点:1.根据上次幼儿表演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如何创设表演场景?”“小朋友为这次表演准备了什么?可以怎么装扮自己呢?”“没轮到表演的怎么办?"鼓舞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为等待表演的小动物准备一个家,在家里游戏等。2.让一组能力较强的幼儿示范表演,重点引导幼儿形象表演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