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助力阅读教学目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对课文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打破时空的限制,浓缩更多的表象,为学生想象、理解、拓展、丰富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了明确阐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能把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信息技术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经验,来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越性。一、激发了阅读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绘图语句或用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直接利用“CAI”的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性比较强的课文,这些课文比较抽象,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们学起来也很枯燥。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以前在讲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们最多只能口授课文中所列举的苍耳、蒲公英、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其他植物由于条件所限则无法涉及,而课文过列举的植物教师也最多是能提供给学生几幅挂图,学生理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