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分析关键字:广告学原理 电影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中西方女性形象文化差异 形成女性弱势形象的各种原因 当代中国女性地位 这种现象的利弊 电视广告中女性的地位如何得到改善摘要:调查表明,国内媒体上,女性做广告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护肤、化妆、洗浴用品的广告似乎无一例外地由女性来做;家居用品、家用电器的广告绝大多数也由女性做主角,甚至手机、领带、西服这类被看作男人世界里的商品,其广告也着意渲染女性对男性似乎是必然的崇拜、臣服和温柔。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第二性”的女性在现代商品广告世界中成了“第一性”(就数量而言)?为什么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如此模式化?而这种模式化的女性形象究竟暗藏着什么样的消费心理与社会群体心理?这样的审美观又给商品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力,我国的广告业发展是否处在一个合理,健康并且绿色的发展状态之中,这是值得我们讨论及深思的问题。 开题报告:1993 年,电视广告的营业额已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 22%。至 1992 年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这使得媒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议题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之时,便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1992 年 3-8月,《中国妇女报》就“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家谈”展开讨论,观点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不必谈“贤”色变,另一派认为广告明显体现了父权制下的两性不平等 1995 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 12 个关切领域之一。国际妇女运动呼吁大众传媒树立性别意识,为提高公众的性别觉悟,为提高妇女地位、推进男女平等做出更大贡献。这一国际动向引起我国妇女研究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此为契机兴起并逐步发展。(出自《中国大陆媒介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文献综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怎样的背景下得以开展?发展脉络如何?借助什么理论,运用什么研究方法?存在哪些有待开拓空间?探讨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不仅是商品广告文化研究问题中有其意义,也是女性文化研究或两性文化研究的课题。正文:首先广告是通过宣传的手段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而当代的广告则更多是为了营销推广商品提高民众购买力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