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境)外企业,并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通常,国内外专家从两个角度对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一个是汇率的水平变动,即汇率升/贬值对对外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影响;另一个是汇率的波动率,即汇率的稳定程度和波动幅度给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一、国外文献研究国外有关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要比我国早一百多年,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Sohmen(1961)提出了“汇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没有任何影响”这一观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Aliber(1970)第一次从金融角度出发,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汇率动因,从此拉开了汇率水平变动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序幕。在他的论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他提出了“资本化率效应”这一概念。他假设资本市场不完全,世界上不同区域的货币有强势弱势之分,强币的币值较稳定,汇率坚挺而上浮,而弱币容易贬值,汇率疲软而下浮。当汇率发生变动,拥有相对坚挺货币的投资国可以用较低的利率进行贷款,企业通过这种途径获取额外的利益,投资者得以获得高投资化率。Kohlhagen(1977)利用静态模型工具研究货币贬值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发现无论何种情况下 , 本 币 贬 值 都 会 使 跨 国 公 司 减 少 对 外 直 接 投资。Cushman(1985) 在科哈根的研究基础继续研究,提出“相对生产成本论”,他变静态模型为动态模型,将四个生产和销售地纳入模型分析汇率水平和预期汇率波动对 OFDI 的作用。他认为当其他因素一定时,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使当地生产成本下降,尤以劳动力成本为代表,从而吸引投资国对本国的资本投入。他还以美国对英、法、日、德、加拿大五大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为样本,推断出美元贬值与美国 OFID 之间的负相关关系。Froot 和 Stein (1991)利用资本市场不完全理论,以美国 1974~1987 年间多个行业 OFDI 的数据为基础,从“相对财富效应”的层面来解释汇率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外部融资的成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比内部融资的成本高,当东道国货币相对本国货币贬值时,投资者就能用相对更低的价格购得东道国资产,增加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Stevens (1977) 在他们相对财富论基础上继续展开研究和数据的更新,得出汇率水平和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