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我市从实际出发,遵循合法、合理、效能、责任和监督的原则,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在近几年进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我市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一)依法清理、法律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20xx 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实施了 4 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根据职权法定的原则,对我市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实施的 1119 项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实施主体、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逐项进行了清理,取消了没有法律依据的审批项目,对依法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明确了审批条件、程序、期限,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部门和审批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铲除了腐败根源。 (二)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机制. 20xx 年 7 月我市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将分散在市各部门审批的事项根据便民、高效的原则进行了论证,将适宜集中审批的事项全部纳入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截止到 20xx 年底,共入驻中心 242 项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47个委办局、87 个审批服务窗口、154 名工作人员。 同时,在区、县(市)分别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 在全市推行了“一条龙”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实施了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入、一个窗口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为人民群众办事提供了便捷服务. (三)再造行政流程,开通审批提速“新干线”。 针对我市地处北方寒地,特别的地理位置和无霜期短的气候特点,建设工程的有效施工期只有 180 多天、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过长实际,20xx 年 4 月将建设项目原有的 44 项审批备案要件缩减为 25 项,并精心整合,重新设计的审批流程,进一步缩短了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使过去 80 多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时间被压缩到 45 个工作日,并开辟了“绿色通道”,从“窗口受理”到“窗口办理",使有效施工期短与审批时间长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使我市城市建设步入了快速进展的“新干线”. 20xx 年我市 270 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单体工程项目当年申报、当年审批、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工程平均建设周期缩短近 6 个月,从根本上改变了公章旅行、效率低下的被动局面。 (四)积极推动管理中心下移。 20xx 年 9 月和 20xx 年初,市政府积极推动行政审批管理重心下移,减少审批层级、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能、分别将 14 项和23 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