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我校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和管控.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着公共设施的建设、公共安全的维护,进行公共行政、维护公共教育、完善公共保障等方面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其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的自我约束和法律规范的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既是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石。实施好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法律规范财经秩序,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法律规范》发布实施之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定散见于《会计法》、《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和法律规范性文件中,部分甚至来源于政府审计的强制要求,这些零散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但缺乏具有约束性的、系统性的文件进行指导,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经费支出控制 对于行政、事业经费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严格的开支标准,即使制定了支出标准,但未有效执行,实报实销仍较多的存在.收支业务的归口管理不到位,财务与业务管理的衔接出现脱节.偷梁换柱,未真实反映业务内容.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公款消费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不在少数,一些单位发生的招待费或个人消费等款项,由于受到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财务制度的规定不能报销,于是通过开具办公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另一方面,当消费的金额较大时,为了规避超标准消费的规定,通过大金额发票小金额化的化整为零的方式多次报销.自“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一些单位、部门招待费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总的预算却没有显著下降,其实大多都是将餐费转化为办公用品进行报销。 2。2 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控制薄弱 自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实施以来,在固定资产购置业务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轻管理重采购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增加的固定资产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