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派三个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理论桑代克有关学习的基本思想隐含在他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中。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苦恼。练习律由使用率和失用率组成。使用率是说对刺激作出反应会增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失用率是说当对刺激不作出反应是联结的强度就会减弱或者遗忘。在反应之前间隔的时间越长,联结的强度下降的越明显。效果率是桑代克理论的核心.当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可改变得联结发生并伴随或紧跟着一个满意的事情时,联结的强度就会提高;当伴随或紧跟着一个厌恶的事情时,联结的强度就会下降。二、缺陷:主要特点是强调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讲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者联结。理论具有机械性,只注意人的外部行为,为了讨论这种行为把它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即刺激—反应单元,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讨论。1、由于哲学思想的局限,桑代克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他一昧强调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2、由于桑代克接受了本能主义的思想观点,在他的学习理论中忽视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而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这就抹杀了人类学习的最突出的特征,即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3、桑代克坚持了弗洛伦斯关于从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同样可以应用于人类的观点,把人类的学习同动物的学习完全等同起来.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启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方式就有重要的影响,某些方法理论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没有理解的联系是机械的、盲目的,没有练习的理解也是不扎实的、不稳固的。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将两者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和实践。这对于幼儿园课程来说,要求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要劳逸结合,把户外活动和传授知识结合起来,更好的激发幼儿天性。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一、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2、强化理论: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