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及其理论进展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界定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的进展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所有的行为的变化都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2、学习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3、行为的变化不等于学习的存在(本能、疲劳、适应和成熟)。学习水平分类学习结果分类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1)接受的;(2)发现的.(1)机械的;(2)有意义的.内隐学习: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外显学习:受意识支配、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根据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正式学习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工作后的继续教育中发生的学习,是通过课程、教学、实习以及研讨等形式进行的。非正式学习指由学习者自主的、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场合、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而进行的学习。现代学习理论的进展渊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进展脉络认知派学习理论的进展脉络人本主义学习论的进展脉络(1)构造主义学派;(2)机能主义学派;(3)格式塔学派;(4)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代表人物:康布斯、马斯洛、罗杰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华生的行为主义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条件反射基本原理条件反射建立前,狗对无条件刺激物—肉末的无条件反应是分泌唾液,对铃声没有反应,铃声是中性刺激;条件反射建立中,铃声与肉末配对反复出现,引发无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建立后,狗仅对铃声就能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应。保持:当有机体做出条件反应时,常常伴随无条件刺激。消退:当有机体做出条件反应时,不常常给予无条件刺激物,则反应会逐渐消逝。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分化:对目标条件刺激的反射被强化,而使非目标条件刺激逐渐消退。主要观点 认为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模式可以解释各种类型的学习和个性特征,学习即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