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同意做讲礼仪的人,并积极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3、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并懂得礼仪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懂得接人待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法律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礼节。 2、难点:理解礼仪的道德意义 三、教学思路 作为当代中学生,他们的文明礼仪意识较为薄弱,鉴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把这节课定位为活动课,以图片导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文明礼仪训练班中的仪态大比拼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模拟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参加、观察、感受、体验,在模拟、竞赛、表演、讨论等活动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最后以文明礼仪宣誓来坚定学生的信念,从自身做起,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提高认识、培育能力、法律规范行为,充分发挥老师的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师: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了几幅图片,这些图片引来了人们的纷纷议论,到底是怎样的图片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投影展示图片,三幅图片分别是泰国王宫、美国珍珠港以及巴黎圣母院三个国外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中都有醒目的“请便后冲水”、“请保持宁静”、“垃圾桶在此”的中文警示标语.) 师:看完图片之后,我想问一下大家的感受怎样? 生 1:觉得气愤。 生 2:我们有些人太不懂礼貌了,给自己也给国家抹黑。 师:是的,其实当我看到这 3 幅图片的时候,是大有陈真当年看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愤慨。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外国朋友们为什么偏偏这样“礼待”我们,这些公共场所的警示标语为什么偏偏用中文而不用其他文字呢? 生:因为做出这些行为的大多是中国人. 师:这些行为是什么样的行为? 生 1:例如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生 2:不讲文明礼仪的行为。 师:正是因为不讲文明礼仪,我们遭到了如此特别的待遇,我国旅游局在 2024 年 9 月公布了这么一则公告。 (投影展示旅游局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良行为公告》) 师:众所周知,中国是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假如外国朋友看到我们中国人在国外,甚至在自己的国土之上都会做出不讲文明、不懂礼仪的行为,他们会怎样看待我们?会怎样看待我们的国家? 生 1: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