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语言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或民族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汉民族的语言就是汉语,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汉语的历史也是悠久的,不论古代汉民族的语言,还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都是汉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汉语成了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有“汉语托福”之称的“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形式。它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可以说是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高校学习的“敲门砖”。HSK于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最初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只有39人参加,而今年刚刚结束的HSK,在中国40多个城市举行,共有3.5万名外国考生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汉语热”由此可见一斑。 过去,学习汉语的法国人大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古老、悠久、高雅的文化,学中文仅仅是凭兴趣;而现在,许多人不仅出于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也为了自己将来就业、事业的发展等原因开始学习汉语。巴黎的街头打出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学汉语吧,那将是你未来20年的机遇和饭碗。为更好地满足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已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