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傣族民间叙事诗《葫芦信》的人物形象摘要:在我国民间文学的艺术宝库中,傣族民间文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间叙事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中流传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中的《葫芦信》显然是一部更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为我们呈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也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傣族叙事长诗《葫芦信》的人物形象、傣族叙事长诗《葫芦信》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及傣族叙事长诗《葫芦信》人物生成的原因等方面分析,体现聪慧善良的青年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傣族人民热爱和平劳动,反对侵略战争的强烈愿望。关键词:傣族叙事长诗 《葫芦信》 人物形象引言:傣族,是诗歌的民族,有着深厚独特的诗歌传统。傣族叙事长诗《葫芦信》是一部流传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中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与《楠波冠》、《宛纳与帕丽》、《线绣》、《娥姘与桑洛》、《叶罕佐与冒弄决》合称为“傣族六大悲剧叙事长诗”。这部作品从搜集、翻译、整理到成书经历了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这本书的附记部分写道“……前后共搜集到十三份口述记录原始材料”。这部叙事长诗由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西双版纳调查队搜集翻译整理,1959 年,被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民间文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四家出版社连续出版。自 1961 年开始相继改编成电影、大型民族歌剧、电视剧等。《葫芦信》中作者依托其塑造的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婻慕罕公主和召罕拉王子的忠贞爱情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傣族人民厌恶战争,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一、傣族叙事长诗概述与《葫芦信》的内容概要(一)傣族叙事长诗概述民族文化是整个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民族的崛起与繁荣,民族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之魂必然也在不断的兴起与发展。傣族,以其深厚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展现着民族的魅力。傣族民间文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中,叙事长诗就蕴含着丰富的神秘力量,对傣族民间文学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力。 民间叙事诗是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散韵结合的民间诗歌,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叙事性,叙事诗也是傣族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绝大部分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是根据贝叶经同名故事改编和创作产生,历史悠久,篇幅较长,每一部作品都在三千行以上,最长的达十多万行。傣族“五大诗王”中的《乌沙巴罗》是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