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铬铸铁的热处理工艺研究》摘要:本文以渣浆泵耐磨眼镜板为研究对象,以超高铬(Cr26)合金铸铁为原料,提高其耐腐蚀性,并设计了后续的热处理工艺。提高合金的坚硬程度和冲击韧性。热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回火温度下,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坚硬程度先增加后减小,在 1010℃淬火时材料的坚硬程度最高;在相同的淬火温度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坚硬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50℃回火时材料的坚硬程度最高;在淬火和回火之后,冲压铸造材料。当材料坚硬程度达到最大值时,冲击韧性大大提高,冲击韧性仍然良好;因此,最佳热处理标准确定如下:在 1010 保持 2 小时,在 450℃淬火 2 小时,在 450℃回火此时,材料的宏观坚硬程度达到 65.9HRC,冲击韧性达到 4.6J。 /厘米 2。与铸态样品相比,宏观坚硬程度提高 25%,冲击韧性提高 53%,质量大大提高。详细研究了处理前后材料的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对微结构中的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碳化物进行 EDS 分析。结果表明,铸态金属中的共晶碳化物是 M7C3 和M23C6 碳化物的混合原理。在热处理之后,二次碳化物分散并沉淀在金属基质中。通过 EDS 分析,二次碳化物的类型是 M7C3。根据每种元素的原子比,C 型碳化物的分子式为(Fe2Cr5)C3。摩擦和磨损实验表明,材料的耐磨性与坚硬程度变化一致。在最佳热处理工艺下材料的耐磨性最好,相对耐磨性是铸态条件下的 1.42 倍。通过分析磨损形态,可以看出热处理前后材料的磨损原理是磨料颗粒的微切削。热处理后,材料的耐磨性有所提高,但仍不能令人满意。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采用 EPC 负压铸渗透法制备了高坚硬程度陶瓷颗粒增强超高铬铸铁复合材料,镀镍提高了陶瓷颗粒与铁水的润湿效果。预处理。铁水的出钢温度为 1520℃。采用 0.05MPa 的负压制备 F20,F12 和 F6 粒度的复合铸件和高铬铸铁。 SEM 和 EDS 分析结果表明,镀镍预处理有利于液态金属对陶瓷颗粒的包封和渗透,相当于在高铬铸铁复合界面附近添加合金元素。在该区域中合金元素的富集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因此形成的复合界面紧密结合并且层次分明。此外,详细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铸造渗透原理,并将复合材料在 1010 淬火,450℃回火,研究了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界面的变化规律。摩擦磨损试验表明,铸态复合材料的相对耐磨性是铸态纯金属材料的 1.93倍,是热处理后铸态纯金属材料的 2.21 倍。结果表明,纯金属的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