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成因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前言: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而近年来,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这对于新闻事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且欺骗了受众.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是一种短视行为,无异于自毁根基,媒体将失去进展的基础.因此,面对全国新闻界开展的反虚假新闻活动,我们要将抵制、防范虚假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在对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讨论中,本文主要针对虚假新闻的界定、产生原因及虚假新闻对策这几点内容将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一.定义1.新闻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新闻进解释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在我国学术界最具权威的新闻定义是 1943 年陆定一在《我们队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虚假新闻的定义谢 佐 认 为 , 虚 假 新 闻 是 “ 徒 具 新 闻 之 ‘ 名 ’ 而 无 新 闻 之‘实’”。李良荣教授认为,虚假新闻和新闻失实,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即都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到,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要求新闻的具体真实,就是要求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等等;二是总体真实,即新闻报道要从事实总体上、从事是的内在联系中把握真实,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假如达不到以上两个要求,就为虚假新闻.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关于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和阐述的文献数量很多,并且分析已经很深化。综合各学者们对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的讨论已经比较全面并且很有深度.其中,很多学者强调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内部原因,重视了内因的作用,这对后期提出虚假新闻的管理的对策是一个很好的提示。1.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道德水平低辛哲和文济在《虚假新闻报道:重拳出击 合力围歼—-“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综述》中把虚假新闻的成因概括为 6 方面,其中就有“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彻底"、“一线记者对自身要求不到位”.潘虹在《假新闻的表现及防止手段》一文中也提出新闻工作者本身的问题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之一。“在新闻传播观念方面,由于不正确地理解了新闻的宣传功能,特别是在新闻策划时主观意识过强,主题先行,使得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被采编人员的主观意志所掩盖"。舒云和项国雄两位学者在《假新闻事件的起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