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影课的高中语文思维训练探析[摘要]电影课是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提出的一种新课程形式,将电影课引入现代课堂教育已经展现示其积极的创新作用和教育功效。高中语文教学基于高中生个体独立探索、独立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而课程设置又相对单调的特点,对教师和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客观需求。笔者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入电影课的实践和研究,发现电影课不但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高中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关键词]高中语文;电影课;思维教育引言电影课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借助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载体,将电影引入课堂教育,以辅助完成课堂教育教学任务的特殊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电影课对高中语文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因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一、将电影课引入高中语文学科思维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一)施教方式角度学科课注重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简约的方式学习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精华,并经过反复练习和巩固,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而活动课侧重的是学生个体实践、直接体验和感受,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受课堂限制,甚至可以走向社会,它以学生的独立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二)教学目标角度电影课与学科课程虽各有侧重,但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即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三)课程内容角度教师通过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选择电影影片资料,结合学科教学的具体科目和教学进程,完全可以使电影活动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并服务于整体教学任务目标。(四)育人功能角度电影课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具有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二、将电影课引入高中语文思维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一)选片阶段确立以“遵循活动性、交往性”的原则,一般时间设定为“两周”,并对参与活动课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 4-5 人,并推选组长 1 名,要求学生按照“健康、积极,既有趣味性又有审美性,更侧重于电影的文学性艺术性”的选片原则,结合语文教学的相关课目进度和阶段性要求,进行影片初选、讨论,最后报指导老师研究确定片目。(二)备课阶段确立以“遵循探究性、合作性”的原则,一般时间设定“一个月”,要求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