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起因及解决方法摘要:现阶段,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倾向日益明显。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指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故意将 1 年级教学内容,如汉字书写、数学运算等用填鸭式教学法灌输给幼儿,导致幼儿提前成为了“小学生”。这种教育倾向,极大程度地损害了幼儿健康,亟需家长、社会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全方位进行调整,期望本文研究能为此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纠正防止引言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培养。首先,由于幼儿的骨头尚未完全定型,过早握笔写字容易造成幼儿的手指变形,过多教授小学内容让幼儿失去了快乐游戏的权利,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危害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认知水平较低,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幼儿的人际交往、语言、思维力等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幼儿园过早的教授小学内容,忽视了幼儿的情感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2019 年 4 月底,笔者认真聆听了钱志亮教授深入阐述的幼儿园去“小学化”理念,学习了并深受感悟。钱教授在此次讲座上指出,不少幼儿经常因知识水平不达标而变相地被迫沦为其他学生的“陪读”。是以,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机构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维护学生的学习尊严。一、幼儿小学化教育的概念与弊端(一)幼儿小学化教育的概念刘璐在文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没有按照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人为地拔高了幼儿教育的层次,将小学教育的模式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现象。张斌则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说幼儿园将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教师未科学全面的认知幼儿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小学课堂模式实施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主要包括课堂组织形式、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幼儿教育特殊性的一种教育现象。(二)幼儿小学化教育的弊端首先,“小学化倾向”极大程度地损害了幼儿身体健康。相较于小学生及以上群体,幼儿的生理机能、神经系统都较为脆弱。如幼儿注意力长期集中时,其大脑极易产生疲劳感,以致其神经系统严重受损,连带心理出现问题,如烦躁、无聊、厌烦等。此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