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路 人世几欢哀—浅析辛弃疾的哲理词 摘要:辛弃疾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一生戎马,经历坎坷,在其 600 多首词作中,有很多表达他对冷暖人生的思索和慨叹,充满了深厚的哲理性,给世人以警醒、思索和回味。这里,我们管中窥豹,简单了解一下稼轩词曲对人生的释义和哲理况味。 关键词:辛弃疾 稼轩 爱国 哲理 生活情趣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读者都知道,辛弃疾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词人,他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弱书生,也不是贪生怕死的无耻小人,更不是会写一手好词,生活中却只懂得莺莺燕燕的李后主,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军队将领。他有自己的雄心壮志,“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担忧国家前途,“南共北,正分裂!”;他有自己的风骨,“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然而,纵有一腔热情和一身的好武艺,由于碰上了昏庸的朝廷,他的一切理想都成了空,最终只落得个“可怜白发生”的悲哀结局!壮志未酬成了英雄心底难以释怀的人生遗憾!综观辛词,可以看出,他凭借自身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体验,把自己的爱恨情愁和理想抱负都交织其中,细细品来,令人垂泪。一、 哲理词的内容:坎坷人生路 人世几欢哀辛弃疾 21 岁参加抗金义军,后投归南宋。从幼年时起,辛弃疾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教化下,立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他渴望大展拳脚,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江山。然而,朝廷昏聩,小人当道,文武双全的他屡受打击。42 岁遭谗落职,长达 20 年之久,期间曾一度为福建点刑狱、福建安抚使。64 岁再起做官,不久罢归。68 岁病逝。今天朝廷命官,明天山乡野老,这就是辛弃疾几度沉浮人生的真实写照!面对官场变幻和人生的跌宕起伏,辛弃疾感慨万千,他思索着,回味着,总结着,有着异于常人的感受。1、 天凉好个秋的悲壮人生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作中,词人写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太湖时所作的一首词。通篇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沉重的、无可排解的“愁绪”。少年时,不谙世事,不知道什么叫“愁”,他的“爱上层楼”,是无愁找愁,而且,还要像成人那样为了强说来的“愁”赋词一首;如今,人老1了,积蓄了太多的苦闷,深知人生的无奈,年轻时,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