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一、名解: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讨论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讨论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4.首关消除(first—pass effect/elimination):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5。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F=A/D*100% (D 为用药剂量,A 为体循环中药物总量)7.副反应(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8 效能(efficacy):药理效应达到的不再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极限效应。9.效价(potency):引起等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大。10。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通常将药物的的 LD50/ED50 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11。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由原来的劣势菌群变为优势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称作二重感染。1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较大药量反复进行肠肝循环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时间。13.半衰期(half-life,t1/2):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14。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15。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讨论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演变过程和血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16。激动药(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吗啡,Adr,ACh17。耐药性: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逝。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