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开题报告初中物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研究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初中物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研究论文设计_第1页
开题报告初中物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研究论文设计_第2页
开题报告初中物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研究论文设计_第3页
本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19 世纪美国的共同学校运动十分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杜威也非常重视它在教学上的运用。20世纪 70 年代美国掀起了一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的高潮,开发了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调查法等多样化且卓有成效的实施策略。概括起来,国外合作学习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研究进入到理论研究的层面,一些方法及策略开始初具雏形,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为代表,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他的观点中指出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活动,还指出了评价小组的好坏不是看个人得分,而是以团体得分获得奖励。这种定义重点强调以小组为团体的共同成功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小组成员为了实现最终目标,常常以全组的荣誉为己任。从第二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上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小组的组成和小组功效方面入手,理论也逐步完善。这个阶段是以美国阿伦逊为代表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主张把一个班的学生平均分成 10 个组来开展合作学习。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卡甘在对原有的合作学习方式修正和完善的基础上,发展了结构的概念,提出了合作学习结构法,使广大教师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相应的合作结构,简化了教师组织合作课堂的工作程序,并且能保证合作课堂的效果。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进入实践阶段并整合发展。这一时期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完善,合作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梅瓦里克等。国外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相当丰富,但是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某些不足:①对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的界定不清晰。②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③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是基于小班额教学形式上的,不适合本国国情。针对我国大班额课堂的实际情况,如何在把它本土化以适宜我国的教学环境,教育学家和教师们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萌芽,如《诗经》里面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说学习时相互商讨、相互切磋才能够相互提高,孔子编写的《学经》里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等。1932 年陶行知提出了“小先生”学习法并进行了实践,他提倡儿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