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课题名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二:摘要及关键词1、摘要: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常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另外,在其他应用中,如监控系统中的多个相同传感器返回的信号中,频谱结构和动态范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 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本实验在介绍了 AGC 电路的基础上,采纳了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 AGC 的方法,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2、关键词:驱动缓冲 可变衰减 自动增益控制 电压跟随器 反馈三: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1) 设计实现一个 AGC 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输入信号 0。5~50mVrms;输出信号:0。5~1。5Vrms;信号带宽:100~5KHz;2) 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 PROTEL 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 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2、提高要求:1)设计一种采纳其他方式的 AGC 电路;2)采纳麦克风作为输入,8Ω 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3、探究要求: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范围的 AGC 电路;2)测试 AGC 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 THD.四: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架 1、设计思路 ① 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 AGC 的功能。如下图,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 R1 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沟通振幅.可变电阻采纳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 Q1 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和大阻值电阻 R2 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 R2 影响电路的沟通电压传输特性.R2 的阻值必须远大于 R1。VGAInput Output 反馈式 AGC由短路三极管构成的衰减器电路② 对正电流的 I 所有可用值(一般都小于晶体管的最大额定设计电流),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小于它的基极—发射极阈值电压,于是晶体管工作在有效状态。短路晶体管的 V-I 特性曲线非常类似与 PN 二极管,符合肖特基方程,除了稍高的直流电压值外,即器件电压的变化与直流电流变化的对数成正比。 ③ 输入信号 VIN 驱动输入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