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师德现状与策略近年来,随着绩效工资制度的逐步落实,老师的工资整体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让老师成为令人艳羡的职业"几近成为现实。实施绩效工资后,在老师中产生了积极效应,调动了广阔老师的激情,为义务教育注入新活力。然而由于教育这一行业的特别性,也由于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某些偏差,绩效工资制度在教育行业内部并未完全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它所引发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得“几人欢笑,几人愁”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老师群体中。纵观目前我市中小学老师队伍的现状,笔者认为分析老师师德现状、加强和改进老师师德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这重要而关键时刻,教育工会肩负着不可推却的责任,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笔者打算从三个方面阐述绩效工资背下的老师师德现状与师德建设策略。 一、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师德现状 无可厚非,国家通过实行绩效工资政策,基本消除城乡间、区域间老师收入的不平衡,缩小了行业之间工资收入,这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无疑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绩效工资实施后,由于教育行业的特别性,它不可能按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考核,由此目前各地绩效工资实施体系都不尽完善,尤其是师德如何考量更是一大难题,相当一些学校绩效工资的发放与上级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还有一定的差距,未能有效地体现“奖励性”,从而导致师德下滑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1、缺乏终身从教的事业心。特别是有些青年老师对老师这项工作的艰苦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嫌苦怕累,贪图安逸,艳羡高收入职业,计较物质利益,攀比福利,不安心教育工作,甚至见异思迁,这山望到那山高.2、缺乏崇高的政治理想和追求。部分同志只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没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追求,不愿接近领导,计较个人得失,如个人愿望未能达到,便“翻脸不认人”,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或撂担子要挟组织领导者。更有甚者工作谈条件,做事谈酬劳。什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行知精神只成为一种时尚语而已。3、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少数人工作上要求不高,错误地认为“当先进太费劲",“评职称,调工资,反正是到生日吃面”;“教学上说得过去就行,搞科研,写论文要花脑筋”;班级管理不严谨,少先队活动怕下功夫;对存在问题视而不见,有些偷偷摸摸干第二职业。甚至,把友情提醒,认为领导和他过不去,一贯自我欣赏,感觉良好。4、教育学生缺乏循循善诱。对学生缺乏慈母严父的爱,思想教育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