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第一章 导论1。1。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1。2 统计数据的类型1。2。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根据所采纳的计算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示。例如:支付方式、性别、企业类型等。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例如:员工对改革措施的态度、产品等级、受教育程度等。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例如:年龄、工资、产量等。统计数据大体上可分为品质数据(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1.2.2 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根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的数据。例如:降雨量、GDP、家庭收入等。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例如:医药实验数据、化学实验数据等.1。2.3 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根据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例如:2024 年我国各省市的 GDP.时间序列数据:同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的数据。例如:2000—2024 年湖北省的 GDP。1。3.1 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讨论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1.3.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用类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例如:某讨论机构准备从某乡镇 5 万个家庭中抽取 1000 个家庭用于推断该乡镇所有农村居民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这项讨论的总体是 5 万个家庭;样本是 1000个家庭;参数是 5 万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统计量是 1000 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2.1 数据的来源2.1。1 数据的间接来源间接来源的数据:假如与讨论内容有关的原信息已经存在,我们只是对这些原信息重新加工、整理,使之成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数据。例如: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某机构或某团体提供的数据、期刊、报纸和图书提供的数据、会议沟通的数据、互联网查阅的数据等。二手数据的优缺点:优点:搜集方便,采集成本低,数据采集快,作用广泛等.缺点:针对性不够。2。1。2 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