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区小学语文老师素养大赛测试卷参考答案学校: 姓名: 分数: 课程标准部分一、填空。(14、15 题每空 3 分,其它每空 0。5 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习作(写话 ) 、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五个方面提出要求。5、新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体—-部分——整体”整个教学全过程。而不是整体感知课文全貌就可以了。“整体 —— 部分 —— 整体” 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体现和贯彻“整体把握”的思想。6、让学生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途径有 读书 、 复述 、概况内容 7、整体把握的几个关键:① 抓人物、事件,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 .② 抓目标、问题 , 整体把握 教学主题 。③ 抓语篇、语境,整体把握 学习方法 。④ 抓引导、提升,整体把握 学习收获 。8、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区别:课程是 学校教育 的核心,课程目标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该达到的水平或程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9、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就是重视引导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观察、思考、评论、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活动,提倡多读、多写、多交际,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听、说、读、写、视、思、评、积累、感悟科学训练等。 10、“语文实践”与“语文训练" 是新课标与原大纲的不同提法,“语文实践”强调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主动性 “语文训练"则显示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被动性。11、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五点要义:一个方式,一个关系,一个精神,一个能 力,一个意识.一个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个关系——师生平等关系,学习与主导的双主体,并重二元论一个精神—-创新精神,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一个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制造,实践活动。一个意识——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2024 版课标,把实验稿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强调问题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我们强调的“问题意识”,是指老师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学习问题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