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市场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维权意识等的增强,人们对企业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上,而且要考虑其对社会的长期利益和社会福利问题但是企业又是社会行为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必定面对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企业在获得生存的前提下,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开地涉及到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道德作过这样的阐述:“由于这些公司的董事们是他人钱财而非自己钱财的管理者,因此很难设想他们会像私人合伙者照看自己钱财一样警觉,所以,在这类公司事务的管理中,疏忽和浪费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在这里,亚当·斯密更多的是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管理道德的风险问题。企业重视道德管理与社会责任道德是因为企业道德的完善能够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利益和进展,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武器之一。群体性也是企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道德属于一种群体道德,群体的自我约束越健全,其道德形象就越完美。从职业道德方面来看,企业道德约束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是一个群体,只有这个群体的总体道德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说企业道德水平在改善.道德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别方式,本质地讲,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实践精神本性决定企业道德也必定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企业道德蕴藏在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而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具体的行为,具有讲求实践的特性。此外,企业道德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方面的道德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然,企业道德产生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的,即企业道德所具有的时代性的特征。企业道德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在历史的进展和演变之下,当前的企业道德要求已经不完全同于最初的标准。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管理道德行为不仅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其经济效益的取得直接关联.企业在进行管理道德与经济利益权衡时,假如充分考虑到谋求长远利益的进展,就会进行讲道德的活动。就不会出现“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当然也不会有三鹿的破产,双汇的上百亿损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今日大部分的职业经理对股东负责,因此评价他们的经济绩效的主要标准就是财务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