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本文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优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主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悦。另一方面,本文结构缜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另外,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以四言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虽然没有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到了八年级,但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悬着恰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培育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三、教学目标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育学生诵读能力.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 4、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漂亮的.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奇妙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日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板书课题 作者)二、(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 1 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2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们 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三、齐读学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朗读:1.老师范读课文.读毕,老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