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第 2 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❷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老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假如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老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老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老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推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损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老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