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农村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农村。当前既是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农民增收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突出、农村社会治安维稳日趋复杂等问题,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在创新社会治理的特殊形势背景下,要以基层农村为重要载体,深入探索实践符合地方实际的社会治理新思路、新模式,为地区社会经济实现新跨越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一、镇农村社会治理现状镇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辖 14 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户籍人口总数 3 万余,农村人口 2 万。是典型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新城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领导,以组织实施基层社会管理规范化建设年为载体,切实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基层防控工作体系,加强镇、村、组三级综治维稳机构建设,所辖镇村全部由党委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任综治维稳办主任,配齐配强了专职工作人员。搭建镇村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将社会管理服务有关内容全部纳入其中,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一站式服务。建立维护稳定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社情民意收集与研判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了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二、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中不断探索新思路,也不断挖掘和总结出一些好的典型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在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农村宅基地管理中仍然存在大量矛盾纠纷,农村道路建设、劳动就业、学前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环境脏乱差治理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群众需求,流动人口增多、失地农民增加导致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导致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缺位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的面对面的接触机会,农村干部与群众联系越来越少,导致基层组织作用缺位。二是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淡漠。村民自治以来,村民的投工投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公共服务、维护集体利益等公共意识越来越淡漠。三是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手段单一。村“两委”沿用老一套社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