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91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 V 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社会工作本科生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掌握国内外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理解老年服务相关伦理议题,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打下扎实的基础。目标 1: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相关基础知识,如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原则及工作方向;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递送模式等。目标 2:理解老年服务相关伦理议题,如衰弱中的生命尊严,死亡尊严等。目标 3:了解社区及机构背景里的老年社会工作角色。目标 4:掌握老年个案辅导与小组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三大板块:知识篇、伦理篇与实务篇。按照从理论到实践,从2抽象到具体的原则,这三大板块逐渐展开,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与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知识篇部分涵盖了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常识、中国老年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递送模式,核心目标与工作框架,老年友好环境促进等内容,这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行业发展前沿以及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要点。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在教学手段上,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之外,还将采用重点文献选读与分享、实地观察与分享、问题导向式讨论等方式。伦理篇部分主要围绕生死议题,包括死亡焦虑、生命觉醒、生命尊严和死亡尊严四大主题。这部分的重点是协助学生识别及理解死亡焦虑在晚年生活中的多重面貌,了解死亡焦虑中的成长契机,理解独立丧失后的生命尊严,以及临终及死亡过程中的尊严。教学难点是如何在保护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接触并促进反思死亡这样的沉重话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这部分主要借助影像的方式,通过电影片段进行主题式的讨论。实务篇包括院舍及社区照顾背景下的老年社会工作介绍,以及具体的个案辅导及小组工作方法。这部分侧重与实务前沿的紧密联系,教学手段包括邀请实务嘉宾进入课堂进行分享,将学生带入实务基地观察学习,并尝试设计服务方案,亲自参与实践。本课程遵循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为本的学科特点进行课程设计,高度重视与实务前沿的紧密联系,以及与实践的结合;在教授实务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