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四中选修课程评价办法为确保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质量,提高选修课程教学效率,根据《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和《宁波四中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本评价办法。一、评价原则人文性选修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需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树立责任意识,传承四中“诚朴爱”的人文精神,着力打造四中人文学科品牌。科学性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拓展性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宽与拓展,要与必修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适用性选修课程的开发必须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学以致用是选修课开发开设的终极目的之一。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标准。流动性选修课程开设采取流动制,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对课程目录作重新修订:新的课程不断加入,成熟的课程将不断充实完善,而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陆续退出。2二、评价内容选修课程评价由四个部分内容组成:1.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课程纲要是否体现人文性、科学性、适用性、拓展性等。2.课程开设资质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等。以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具体内容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4.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下一轮应当如何改进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考试结束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评价 1 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立项,进入正式开发程序。该项为课程可行性评价,主要由选修课程审查指导委员会负责实施。评价 2 主要用于考查课程的质量。只有通过资质评审的课程才能列入学校选修课程目录,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供3学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