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组织来说,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知识共享是大势所趋,但是,知识隐藏行为仍然普遍存在于组织内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各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分享知识,对于个人提高知识创新能力,高校建设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高校内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知识隐藏行为。首先,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是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然而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线上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大学生之间线下交流的机会减少,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同学之间的人际不信任,从而引发知识隐藏行为;其次,在某些注重科研的高校,知识是一种资源优势,并且科研成果可以为个人带来某些方面的利益,因此为了维护个体自身的利益,保持本身的竞争优势,大学生倾向于隐藏知识,避免分享;此外,大学生个人知识分享意识、性格等也是部分影响因素。无论如何,大学生本应作为知识共享的主力,而知识隐藏则会影响高校大学生间的良性人际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的开展,不利于形成开放自由的学术交流氛围,进而影响高校自身建设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人际不信任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制,旨在提出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的举措,增强高校大学生间的人际信任,促进知识开放共享, 为高校管理者及教职工有效干预学生的知识隐藏行为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从而加强高校改革,促进不同高校大学生之间的知识分享与学术交流,建设知识共享型高校。1.2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探究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人际不信任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首先,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知识隐藏影响机制的代表性研究文献,梳理并总结出现有研究中知识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情境和理论基础,并按照影响因素的四个不同层面对国内外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分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将人际不信任和消极情感作为影响知识隐藏的因素进行探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群体中人际不信任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法,对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知识隐藏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人际不信任、消极情感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并建立研究模型。通过线上问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