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传播中的“后真相”问题一、绪论2016 年 11 月 16 日, “Post-truth”(后真相)由于使用频率暴增 20 倍而被《牛津英语词典》选为 2016 年度词汇,并给出其定义“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由于 2016 年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特朗普战胜希拉里“意外”当选美国总统,“后真相”被人们广泛认知。所以,“Post-truth”(后真相)成为《牛津英语词典》2016 年度词汇。二、“后真相”问题的出现(一)出现“后真相”问题,引起关注2016 年美国大选,希拉里在当时几乎拥有所有大众媒体的支持,而特朗普却击败了希拉里,当选为美国新总统。然而,在华盛顿邮报的事实核查中显示,特朗普说的话里 71%是完全的或大部分错误的,在上任 33 天里,他平均每天说谎四次1。在选举前的竞选活动,特朗普更是说了很多谎言,如有关墨西哥和有关穆斯林的。在当总统后,他甚至在出席他就职典礼的人数问题上也说了谎——总统公开地、没有任何羞耻感地说谎。即使他这样做,支持他的人还会继续支持他,这就很匪夷所思。这意味着,对竞选而言,“说实话”不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再说英国“脱欧”公投,欧盟已经向公众公开大量统计数据:一旦脱欧,英国将失去 95 万个就业岗位,平均周薪将下降 38 磅,每个家庭每年将支付额外的 350 英镑用来购买生活用品2。然而,冰冷的数据不能与人交谈,情感才可以。再看那些脱欧的拥护者,他们懂得情感共鸣的重要性。支持英国脱欧的一1 支庭荣 罗敏:《“后真相”时代:话语的生成、传播与反思——基于西方政治传播的视角》,载《新闻界》,四川.四川日报报业集团,2018:55-562 刘建明:《“后真相”论的执迷与幻觉》,载《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17::12名主管多米尼克•卡明斯曾点明,要把脱欧的原因表达明了,特别要针对公众的情绪和不满来表达。他们当时的口号“拿回控制权”就被证明是有效的。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把“后真相”真正地带到了大众面前,引起了大众关注。(二)“后真相”的概念内涵《牛津英语词典》2016 年将“后真相”选为年度词汇,并将其定义为“circumstances in which objective facts are less influential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than appeals to emotion and personal belief” ,即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走向。其本质内涵是:“情感击败事实,情感的影响超过事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