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内容摘要]亲子关系是人与人交往间最普遍的一种关系,形成于每个人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与融洽的亲子之间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子女敬重父母、父母爱护尊重子女,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这将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父母的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儿童心理健康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从古至今已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例如“父慈子孝”、“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父母这一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等,所以基本是在传统权威式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而如今的年轻人多受西方自由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思想行为较开放、独立,现在许多子女在追求自由平等与传统孝道之间寻求平衡点。而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希望全寄托在子女身上却忽视了过度的“插手”将使孩子失去主见,影响了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近几年,我国因不融洽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而造成儿童一系列悲剧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正确的了解儿童内心需求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1]。 同时,也有许多孩子受亲缘关系的“绑架”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我们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能有个好生活”、“你是我生的,就该听我的”。家长随口而出的一句话或许是发自内心的无奈也或许是望子成龙的气话,但事实上,这些不经意的言语以及父母的“权威”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投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乳母哺育、塾师启蒙、教师教育”,因而哺育、启蒙、教育是三件事[2]。对于父母而言,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够替代教育孩子的失败。教育孩子需要讲究方法,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育研究表明,说教胜于打骂,行为胜于说教,而情感更胜于行为[3]。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社会人际交往、语言发展、性格形成乃至心理健康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以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为研究的出发点,了解其行为对儿童心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二、产生的影响心理健康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爱、自信心、安全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三层为情感和归属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