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摘要] 自我教育广义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德育的一种方法。如何能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我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 师者,父母自身修养,德行的完善。二、理解、关心学生,发掘学生的优缺点,晓之以情,动之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民主的管理,规范的制度。当然不能将民主等同于“宽松”,所谓“严师出高徒”。发扬“民主 ”作风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疏导和管理的关系,严格日常规范管理。[关键词]教育 自我教育 理解 激励 管理 创新 兴趣[正文] 自我教育广义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德育的一种方法。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卫生习惯不好,乱扔垃圾,对人没礼貌,不尊重老师同学,整天惹事生非,不按时完成作业,自律性非常差。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管理这些学生身上了,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备课时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试想一下,如果能让学生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将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初和最终的目标。 “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所谓“不教育,不是说没有教育,而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这种隐形的教育才更有力量,更能持久。” 马克思主义者的德育论也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挫折,但老师、家长无法为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扫清所有的障碍,即使真的可以,这些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小草,也无法让自己长得更强壮,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要言行身教,家长与教师只有让孩子们从心灵上受到触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可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首先要做到:一师者,父母自身修养,德行的完善。 先说家庭父母,我们都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脾气秉性甚至世界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那些伟大的母亲大都做得极好,如孟母。 有一天,孟子看到邻家杀猪,就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