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选题背景及意义目前,伴随中国经济逐步的发展与升级,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也愈发提高,这就激发了个人信贷业务的办理需求,让个人信贷产品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资料显示, 2013 年时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交易量仅 55.6 亿美元, 2015 年时达到了 1017 亿美元的规模,尤其是大肆发展的 P2P 网络小贷平台业务,带着特有的互联网特性先行追求业绩的规模增量,拉抬了市场份额,挤压了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激发了商业银行创新举措的实施选题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信贷业务提供前瞻性的策略见解,更好的为消化国外的有效经验,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创新业务的发展及其风险管理需求提供合理的策略见解和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主要伴随零售业的发展而逐渐起步,因此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四大国有银行试点开始,并在商业银行的推行下扩大到现今的规模。早在 1999 年时,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这也激励了市场与商业银行双方对于个人信贷业务供求关系的建立,于是从我国的个人信贷业务服务几经个人住房按揭,到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到医疗、助学、汽车消费、婚嫁贷款的发展,逐步走向当前规模化运行的阶段,诸多商业银行也获得了规模化发展的机遇,得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但仍旧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中心的特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历程分析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零售银行业务逐渐起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商业银行中的比重正在逐渐提高。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的发展尤其令人注意。截至 2015 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12744 亿元,不良贷款率 1.67% ,虽然纷纷展开了化解不良存量,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保持资产质量,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的工作。面对 2016 年经济下行的压力,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与此同时还要面对利率汇率市场化深入带来的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行业外部风险加大将导致输入性风险加大,多种风险并存的管理难题。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历程分析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概念源自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当时被认为是公司管理的基本活动之一,界定为是组织在发展与控制的过程中偶然出现损失的风险情况以及如何实施管理的活动过程。目前,我国各大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主要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