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摘要:《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卢卡奇的代表作,自1923 年一经发表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般深受学界热议。其中的物化思想首次强调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并且批判了机械决定论、宿命论。这使得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具有极深的哲学价值,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的新里程碑。即使卢卡奇并未将物化和异化进行明确区分,但是物化理论仍旧对我国的建设具有极大的理论借鉴意义。关键词:卢卡奇;物化;《历史与阶级意识》经历博士学位的《现代戏剧发展史》之后,卢卡奇有了新的思路,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形成对西方文学的反思,于是卢卡奇创作了《心灵与形式》一文。《心灵与形式》让卢卡奇在欧洲现代文学站住了脚。之后青年卢卡奇便开始更深的接触哲学,研习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但是1917 年匈牙利和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失败,惨烈的结局极深的触动了卢卡奇的内心,自此产生了对无产阶级理论极大的兴趣。正如卢卡奇所说:“当时,引起我兴趣的是作为‘社会学家’的马克思。我通过在很大程度上由西美尔和马克斯·韦伯决定的方法论眼镜去观察他。”1在对马克思著作的研究中,卢卡奇汲取了《资本论》和《货币哲学》中的理论,他的哲学境界和底蕴得到极大提升。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社会,垄断资本主义使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卢卡奇一方面对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惨痛结局痛定思痛;另一方面卢卡奇更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物化现象的批判。因此种种《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于 1923 年问世。一、物化概念的提出(一)、物化的历史背景卢卡奇出生于匈牙利,并在匈牙利的沃土上成长。当卢卡奇目睹自己母国因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战乱而千疮百孔的时候,不免引起卢卡奇的痛思。卢卡奇通过对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的分析进而探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当时的社会,人的活动和劳动被视为与人自身相对立的东西。这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反抗,反而为人们所认同,并且成为人们统治自身的武器。虽然一小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发现了这个规律的问题所在。但是因为没有有力的武器,势单力薄而无法抗衡,自己也在这个规律中备受折磨。所以人的活动、所产出的劳动成果只1 庞翼平.《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学理论,2011(14):45-46.能被客体化,被商品化,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于是这种现象形成了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而这种规律也开始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开始了自觉的运动。这一分析成果,也是卢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