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书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不少于 1000 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形成了比较宽松的文化氛围,随之在思想意识领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针对当前社会现实的社会思潮。对于社会思潮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新时期新阶段刻不容缓的重大理论研究和实践课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只有经过客观的分析,研究出有效的机制和对策才能巩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把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明确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就是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控制和指导整个社会思潮的走向,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当今,影响我国的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潮来潮涌,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一个一元与多元的博弈过程,探索有效的引领路径对实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自觉性意义重大。二、分析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少于 1000 字)社会思潮研究现状首先,国内外对社会思潮的概念都没有准确的定义,我国最早对社会思潮进行界定是梁启超,他在 1902 年《论时代思潮》中首次提出:“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社会思潮也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其中主要代表有唐爱民的《20 世纪西方社会思潮与道德教育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刘书林著《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何兆武,陈启能的《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