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深化研究摘要: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且承认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同时它对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思想运动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成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关键词: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 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 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 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 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 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 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 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 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 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 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 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 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 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形成了下述文章, 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如何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历史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先求局部突破, 再行总体创新;二是先行整体定位,再求各个突破。从今天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赞成后一种观点,即必须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提到首位,才谈得上其各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