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李 伟:小学音乐教育的审美缺失探析小学音乐教育的审美缺失探析李 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作者简介:李 伟(1994-),男,湖南郴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方向。【摘 要】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在审美方面存在着几大问题:一是小学音乐教学不突出审美教育,专业化严重;第二是音乐教育内容选择不当,美育不“美”;第三是教育观念的滞后,忽视音乐课程独特的美育作用。对策与建议:第一、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第二、选择合适的音乐教育内容;第三、改变教育的观念,正确看待音乐教育的审美作用。【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164-02中小学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借助合适的审美媒介,组织学生开展审美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审美心理结构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①。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给学生提供赏心悦目形式的同时,发展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虽然常被提及,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停滞不前。问题一:小学音乐教学不突出审美教育,而专业化严重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严重,注重技能的训练,这是因为受到了历史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学依然受到苏联影响,各门学科注重技能的训练,也影响着音乐学科的教学,导致现在音乐教学专业化严重。纵观我国的师范教育,在培养音乐教育师资时,追求的往往是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方式,过分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与掌握,培养的目标似乎“明确”而又“模糊”。“明确”的是师范院校是为中小学输送音乐教育者的任务,但是“模糊”的是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两者之间难以把握平衡。通常师范院校会开设教师的必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但是,大多数师范院校中除了必修教育学、心理学的学院外,都会轻视这两大教育科学。这里并不是说技能的训练应该放在次位,而是不该忽略非技能课等通识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进入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往往将在大学时期教师的教学方式带入到小学教育中,将重点放在了技能的掌握,而不是最重要的音乐欣赏方面,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化”。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正式学业的开始阶段,刚刚开始接触学科的界限,音乐这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激发兴趣。暂且抛开精神性的教育,仅仅考虑功利性的一面,小学音乐教育的良好...